591
国际财经网
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如何看2.8%的赤字率?张燕生:资金安排体现定力,觉得更有信心

2022-03-06 11:02: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4176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预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

“2.8%的资金安排太好了,看到以后觉得更有信心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去年强调战略定力,强调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今年“稳”字当头,财政货币若放得过松,宏观杠杆率可能会大幅度上升,经济可能就变得不那么稳健。

“赤字率保持2.8%左右,体现出宏观政策、财政赤字和七大类政策的宗旨是积极稳健。不能光看积极,更多的要看到稳健,绝不搞大水漫灌,一定要保持住战略定力。”张燕生说道。

短期“稳”字当头

时代周报:可否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此次政府工作报告?

张燕生:第一个关键词,短期“稳”字当头。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把经济增速保持在5.5%的合理区间,另一方面从宏观政策和七大政策发力的角度看,绝不大水漫灌。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财政赤字率2.8%,低于去年和前年的3%以上。稳,不仅仅体现在稳需求、稳市场主体、稳民生、稳预期等方面,而且体现在政策的连续性、可持续性,这是一次很好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很好的政策取向。

第二个关键词,中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企业完成结构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满足需求,手段是提高供给质量,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把这三件事做到位。

第三个关键词,长期坚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张燕生:5.5%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IMF今年1月份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5.6%下调至4.8%。去年中国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4.9%和4%,大家担心今年是否能达到4.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以后,首先澄清了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资本属性、初级产品、重大风险、双碳目标五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次,明确中央与地方在今年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有进,七大政策齐发力。精准施策,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再次,在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坚持人民为中心,重点放在稳需求、稳预期、稳市场主体上来。使我们有信心把经济稳定在5.5%的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也不会变。

预计外贸增长10%左右

时代周报:此前你曾表示,对出口不是特别担心,中国的出口旺盛能持续到今年五六月。现在这一观点有变化吗?

张燕生:202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进口出口增速基本上保持平衡。今年估计有可能保持在10%左右,原因三个方面:

第一,世界主要国家超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使他们的需求恢复较快,外需不错。今年美国宏观政策的重点是反通胀,因此外需可能没有去年好,但总体态势不错。

第二,缺工缺芯缺柜、供应链和综合物流中断、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问题有缓解没有解决,尤其是油价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出口能持续多久?我个人估计至少今年上半年还会持续。此外,中国的稳外贸、稳外资,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初见成效。

按理说,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七大类劳动密集行业,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业转移压力比较大。但我昨天在广东见了一些做企业的人,发现一个新现象,那就是数字赋能、科技向善。

例如纺织成本略高于越南、孟加拉、印度、墨西哥,但现在广东、江西、四川的一些地方开始通过数字赋能方式,推动纺织服装工序环节采用人机交互分布式智能化解决方案,相当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台缝纫机,加上数字化装置,就能进入全球供应链生产链中。

你的实际技能水平是什么,就拿什么报酬。如果你的技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档次和收入就不断提高,低档三四千元,中档六七千元,高档甚至过万元。

交互分布式、去中心化、由数字经济和科技向善联系的劳动密集型七大行业的新生产方式出现,充满活力、不可抗拒。因此人们说劳动力人口红利没了,那只是数量的红利没了,质量的红利才刚刚开始。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词,数字赋能、绿色赋能和服务赋能,确确实实使外贸的反应速度与质量大幅度提高。有内生动力,就能分散式、分布式地提升技能、质量和收入。

第三,中国的外贸对外经济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势,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普惠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外贸业态开始出现。

虽然去年中国跨境电商的头部腰部企业受到打击,对规模1000多亿元的跨境电商销售额带来冲击影响,但中国企业家学得快,在市场竞争力、制度型开放、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对接,推动创新开放上开始起作用。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支撑今年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张燕生: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是最重要的动力。

原因非常简单,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这是非常高的。202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4.2%,“十四五”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投入更能改变动能、结构、模式呢?

尤其是新生代开始出现。如果说过去一代人是在仰视西方,那么新生代就是平视西方,平视西方是有本钱的。

绝不搞大水漫灌

时代周报: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局部疫情也时有发生的情况下,为何下调赤字率?

张燕生:2.8%的资金安排太好了,看到以后觉得更有信心了。

原因很简单,为什么去年下半年会比较困难?去年强调战略定力,强调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财政货币有点收得过紧。今年“稳”字当头,财政货币如果放得过松,可能宏观杠杆率就会大幅度上升,经济可能就变得不那么稳健。

经济本身不错,何必要这么做?因此赤字率保持2.8%左右,体现出宏观政策、财政赤字和七大类政策的宗旨是积极稳健。不能光看积极,更多的要看到稳健,绝不搞大水漫灌,一定要保持住战略定力。

时代周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一词共出现了7次,并提出减税与退税并举,公布了一揽子举措,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在当前形势下,这一措施实施的难度有多大,如何才能将这一利好政策落到实处?

张燕生:这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政府过紧日子,让利给企业,让企业过好日子。尤其是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相当于现金直接进到企业账上。

如何让利好政策落到实处?对政府要放心。中国为什么经济发展得不错,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中国政府说到做到。中国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各级的执行力较强。

去年的问题,在今年的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七大政策出台,思路理得非常清楚。今年两会取得合法性,两会一结束,所有措施到位,就是中央财政的钱、地方财政的钱、开发性金融的钱、商业金融的钱全部到位,6月份以后全面开工。而进企业、个体工商会的账,最终会形成投资,形成消费。

现在人口红利讲的是质量

时代周报: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首次超过千万,就业压力较大。你怎么看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张燕生:过去讲人口红利,讲的是数量。现在讲人口红利,讲的是质量,就是要给后代创造好的工作环境。要方方面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首先,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要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吸纳毕业生。

第二,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咨询服务、人才服务、专业服务等对高端生产力的吸纳。

第三,城镇化的发展。进一步建设都市圈、城市群,包括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打造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通勤圈、1小时经济圈,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另外,要发展双轨制教育,职业教育的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班、博士班的新毕业大学生不仅仅有知识,还有技能,而有技能的职业教育学生能够100%实现就业。大学生进入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第一份工作谁提供,谁就给他“交学费”,教你从不会到会。职业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阶段通过实习解决技能。因此,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非常重要。

保障房、廉租房要到位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重申“房住不炒”。同时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良性循环”意味着什么?满足“合理住房需求”,是否意味着刚需和改善需求会得到政策倾斜?

张燕生:首先,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就是解决刚需。

另外,居者有其屋,不是有钱人才有住房,低收入群体也要有房住,就是租赁,租售并举。

说句实在话,一线城市的房子太贵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保有环节应该有成本。如果买100套房子,可以,有钱就买,但是房地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贵得让人难以负担,那还会继续买吗?

第二,政府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保障房、廉租房要到位,到位以后,人们的压力小了,房价就稳了,也就降了。购房压力小了以后,人们在这方面的幸福感也就增强了。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内容

c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