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平替」这条路,在MR头显上可能走不通
2025-09-10 12:19:29 来源:投资界 阅读量:4632
十年前,《黑镜》“圣朱尼佩罗”一集描写了一群老年人戴上轻薄头显,便能在虚拟小镇中重获青春的故事;另一集“马上回来”中,失去爱人的女主通过头显与AI生成的虚拟伴侣对话,试图缝合现实裂痕。
这些剧情曾一度让观众无比期待混合现实技术最终能够如何成为人类情感与生活的延伸载体。
十年后的今天,苹果Vision Pro、vivo Vision等MR头显陆续从科幻场景走向现实货架。然而,技术落地的轨迹远比剧集复杂。多数无缝切换的虚拟办公空间、沉浸式的社交互动、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仍然只是存在于剧情中的美好想象。
最近一次MR头显产品——vivo Vision探索版的亮相,是在vivo三十周年庆典上,它比Vision Pro重量轻40%左右、未来量产后价格预计便宜至少三分之二,可以说每一剑都直指Vision Pro的“短板”。但在实际体验中,站在巨人肩膀上的vivo Vision却仍然存在技术不够硬核、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
可见,从《黑镜》的赛博寓言到科技巨头的商业实践,MR头显的进化史,仍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在这个连苹果几乎折戟的市场中,国产厂商如何能撬动消费?
线下走访,体验者褒贬不一
有业内人士曾评价Vision Pro是苹果花费精力最多的产品,却也是商业上最失败的产品。当初发布时有多火爆,如今就有多冷清,市场甚至一度传来“MR头显凉了”的声音。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vivo发布了vivo Vision,一头扎进苹果没有攻下的市场。
从发布会上强调的两则信息可以看出vivo Vision着力攻克了苹果Vision Pro的两大痛点——太重、太贵。
vivo Vision重量仅为398克
苹果Vision Pro国行版发售价为29999元起,重量约为600-650克,不少首发用户不仅花高价体验了“二手价格瞬间跳水”的肉疼,还因为头部负重而不得不让这个大玩具“吃灰”。
但vivo Vision将重量压缩到了398克,与此同时,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三十周年庆典上直言:“价格是突破关键”,预计将目标定在“1万元附近甚至更低”。
从对这两大痛点的针对性来看,vivo Vision来势汹汹。
开放预约体验之后,锌刻度前往门店进行了一次实际体验。vivo线下门店设置有专门的体验区域,到店之后,店员首先会对vivo Vision的功能进行大致介绍,然后询问体验者是否近视、具体度数是多少,然后拿取相应度数的镜片进行体验。
看到vivo Vision*眼时,记者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外观设计“果味”十足,如同过去国产手机厂商习惯了做苹果平替,从外观、性能到系统像素级模仿,再用七八成的体验和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来抢占市场。这条路经过手机市场的验证,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除此之外,另一名在门店里进行体验的消费者表示:“虽然店员介绍称vivo Vision能够达到8K分辨率的高清画质,但实际体验的视觉效果却较为模糊,在晃动过程中清晰度更低,甚至会呈现边缘锯齿状。”
该消费者认为互动类视频效果稍好一些,用于展示的敦煌舞蹈视频能够带来一定的互动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较有冲击力。“但在使用手势交互的时候也能够发现,反应不够迅速,眼球追踪的灵敏度也有待提高。”他谈到。
值得一提的是,vivo Vision在重量上的克制的确带来了体验感的提升,在进行20分钟左右的体验之后,记者头部没有产生被挤压的不适感,不会出现面罩往前坠的情况,能够减轻面部和鼻部的压力。
体验结束后,店员会安排反馈环节完成问卷调查,据介绍,目前定价区间仍然未知。
现场有其他消费者提出“如果想与家庭成员共享,但近视度数不相同的情况,额外的镜片是需要购买还是会打包附送”“有多少游戏、浏览器等应用可以接入使用”时,店员则表示更多详情需要再过一段时间才清楚,目前暂时处于开放体验阶段。
整体来说,轻量化确实是vivo Vision的一大亮点和进步,但价格和生态仍然是撬动真实需求的关键,毕竟在消费者还并未对MR头显产生足够强烈的主动消费欲望之前,厂商必须要回答消费者“为什么要买它”这个问题。
苹果都撬不动的市场,国产厂商凭什么?
在苹果推出Vision Pro之前,头显行业已经陷入了漫长的低谷期。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当时以HTC Vive、Oculus Rift为代表的消费级VR头显产品曾掀起行业的一阵高潮,后来Meta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culus,拿下了布局元宇宙的关键一棋。
可惜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由于缺乏杀手级应用,高昂的价格与并不出色的体验不成正比,MR头显行业迅速降温,Meta旗下的Quest产品虽然通过低价策略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整个行业依旧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即便如苹果这样全球*创新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也只是在Vision Pro的推出之初引起了发烧友的关注,后来仍然没能激发市场活力。
苹果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如眼动追踪、手势识别等交互方式,但这些功能并没有带来足够颠覆性的体验,普通消费者很难找到购买的理由。Vision Pro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暴跌则反映了真实的市场,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Vision Pro 的价格远低于官方售价,甚至出现了“骨折价”,早期购买者急于脱手,市场对这款产品的热情迅速消退。
至于以vivo Vision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尽管从目前的已知信息来看,产品重量和价格都在Vision Pro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但品牌力与苹果之间的差距不小,再加上体验感与内容生态的差距,仍要面对巨大的市场挑战。
当前,整个头显行业面临的一大困境便是缺乏杀手级应用。即便是苹果,目前也仅有少量可玩可用的应用,与Vision Pro刚上市时相比,并无本质区别。沉浸视频体验区的资源更新缓慢,数月才更新一次。这反映出,即便苹果号召力巨大且资金雄厚,也难以激发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的热情。根源在于,用户群体和需求规模过小,开发者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入不敷出。对国产厂商而言,这一问题更为严峻。
视频App的沉浸专区已数月未更新
市场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消费者对MR头显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人对MR技术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不清楚MR头显能够为生活、工作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变。
内容生态方面,无论是苹果Vision Pro还是vivo Vision们,都没有呈现出足够的惊喜来刺激消费。相比智能手机丰富的应用生态,MR头显的应用数量相对稀少,且质量参差不齐。应用开发者需要针对MR设备的特性进行开发,这对技术和成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想让MR头显真正走入大众市场,技术创新是最核心的驱动力。除了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提升外,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如果说MR 头显真的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那么苹果、谷歌、Meta、vivo等科技大厂的入局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技术的发展,但距离市场的真正爆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连苹果这样品牌号召力与技术储备都有断层实力的头部科技厂商都进展如此缓慢,甚至远不及预期,那么如今还在死磕苹果“平替”的国产厂商更是步履维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内容
- 苹果「平替」这条路,在MR头显上可能走不通
- 服贸会:跨境电商新动能,现存相关企业超3.3万家
- 服贸会:机器人展区最热门,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超9
- 服贸会:低空经济“飞”出新天地,现存相关企业超9
- 瑞奇智造获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29年
- 携手全球伙伴共探出海新路径iPX2025Chin
- 超500亿,深圳宝安投融资大会成功举办
- 7-11引入工作机器人,日本正成为具身智能商业化
- 长安启源A06全球首秀重新定义纯电家轿新标准
- 连续六个月领跑零跑汽车8月交付再创新高达5706
- 土耳其电动车企Togg在德国发布新车以争夺销量和
- 年内第五次搁浅,本轮成品油价不作调整
- 小鹏汽车携多款车型亮相慕尼黑车展并宣布启用欧洲研
- 长城汽车二季度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增长19.
- “旗耀征程尽显风范”红旗品牌以坚守与创新奏响民族
- 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铝合金可实现高延展性
- 哪些中国品牌“闯泰”最成功?泰国年轻人有话说
- 特斯拉将在柏林开设欧洲研发中心
- SONATUS量产里程碑:500万台!
- 锐胜汽车品牌独立:一个专注MPV品类的专业品牌诞
- 开学季理性看待文具消费,现存文具相关企业超159
- 手术室中的“花生米”实为医疗耗材,现存相关企业超
- “不刷牙睡觉”VS“不刷牙吃早餐”上热搜,现存牙
- 纳指创历史新高芯片股多数上涨
- 中国电动汽车热潮助推日本汽车机床订单激增
- 长安第四代逸动上市,搭载天枢智能座舱+新蓝鲸动力
- 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或将获股东批准
- 深圳港集团与比亚迪股份公司深化战略合作
- 2025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生态大会在重庆
- 2025慕尼黑车展:212T01柴油版亮相
- 领克10EM-P上市限时价16.38万元起
- 家联科技实控人方拟套现1.2亿上半年转亏A股募1
- 美业财富新风口,商业女王张琦联袂樊文花共同破解美
- 8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小幅增至33222亿美元
- 支持15000+工程师!平安自研AI编码工具引入
- 北京开通96101殡葬专线,全国现存殡葬相关企业
- 全国茶叶碳足迹平台发布,现存茶叶相关企业超163
- 国务院发文促体育产业发展,现存体育相关企业超17
- 提前5轮!广西女足冲超成功
- 零跑汽车日销量再创新高,单月直冲六万大关
